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龚迪发 | 不知疲倦的“文化苦行僧”

关注
收藏

印尼共工新闻社8月29日电(龚启录)2025年8月26日,被世人亲切称作“桥痴”的龚迪发先生与世长辞。这位毕生行走在文化保护道路上的守望者,终于停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脚步。

新闻界以“桥痴”为题报道过他的事迹,那是对他“一生择一业,终身为一事”的生动注脚。更长久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他作为一名“文化苦行僧”的执着与坚守。

图说:龚迪发研究员参加闽浙边界廊桥非遗研讨会现场。共工社发

龚迪发先生未曾踏入高等学府,仅有全日制初中文凭,却以草根学者的身份在木拱廊桥研究领域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现存110座具文物保护价值的木拱廊桥中,他实地勘测记录了107座,其足迹遍布崇山峻岭。他先后撰写《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与传承》《福建木拱桥调查报告》,并与他人合作完成即将出版的《浙江木拱桥调查报告》,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

不会驾车的他,每一次勘测都靠双脚步行。尤其对寿宁19座木拱廊桥的深入调查,使他赢得桥梁泰斗唐寰澄先生的高度评价。唐先生亲笔题写“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赠予寿宁,正是对其心血的最好注释。

在编修《福建寿宁龚氏载公支谱》过程中,他依旧秉持“田野与文献并重”的原则,走访80余个村落,勘测60多座古墓,查阅70余部旧谱,采访120余位长者,行程近万公里。最终完成上下两卷、55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2017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并被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这部谱牒不仅记载家族传承,更成为一部厚重的地方文化志书。

除廊桥与族谱外,他还致力于濒危文化遗产的抢救与整理,主持寿宁地方文物拓片工作,历时多年编纂成《古墨长馨》。石雕、木刻、碑文、墓志、古陶片、古钱币……因他的努力而重见天日,让外界窥见寿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增强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

即便身患疾病,他依然坚持不懈。2024年初,龚迪发先生因肺部感染病情恶化,但仍挂念尚未完成的契约文书整理。在同仁支持和宁德市档案馆帮助下,他带病完成《闽东契约文书(寿宁卷)》的整理出版。书中收录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真实再现乡村经济与人文生活。这部著作,成为他“文化苦旅”的最后一程。

正如他常说的:“如不及时搜集,这些文物终将湮灭,无法供后人记忆。这份苦,不只在脚下,更在心头。”

龚迪发先生以一生守护乡土,以脚步丈量历史。他的离去,是文化遗产守护事业的一大损失;他的坚守与奉献,却将长久激励后人。

愿先生一路走好。

2025年8月28日

作者:龚启录

供图:印尼共工新闻社图片库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投稿邮箱:Vgong@vip.qq.com

内容转自来源:共工新闻网

字数 1124
阅读 823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