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礼乐书院倡导人们行中国礼、穿中国衣、过中过节。
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礼乐书院倡导人们行中国礼、穿中国衣、过中国节。
中华母亲节-母亲河黄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
中华父亲节-父亲山嵩山,每年农历八月初八
将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定为中华母亲节和每年的八月初八定为中华父亲节,有效的补充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诸如正月初一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
人民在劳动中创造节日。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对民族节日的重视和参与,是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外在表现。如果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这说明文化入侵已是极其严重了。所以,我们创立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正宗的母亲节和父亲节。
【中华母亲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祝天下母亲六六大顺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母三迁
【两汉·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创立中华母亲节的背景】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于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于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历史溯源】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人一生中,母亲的影响总是巨大的。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会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由大及小,一个个伟大的母亲,养育着炎黄子孙。我们倡导每年的六月初六,为中华母亲节,祝愿天下所有母亲六六大顺,幸福安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17年,两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就在凝聚节日文脉,响应人们内心深处认同的传统节日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5000多年光辉灿烂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孝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孝母、敬母、爱母,建设幸福美满家庭,是历代中国人的美好向往和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
母亲节是每一个中国人表达内心深处感恩母亲的重要寄托,当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拥有数千年母教文化渊源的中国却没有母亲节,我国很多人出于对母亲节的期盼,将美国母亲节(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作为节日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情,但人们无法理解美国母亲节节日的内涵,而且这种以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的庆祝方式也不符合中国传统上固定节日的庆祝习惯。
时下,每到美国母亲节,很多新闻单位都借机大作母亲节文章,大有以美国母亲节作为中国母亲节的趋势,甚至有的不良商家滥用神圣节日,借机炒作,牟利敛财,损毁母爱,毒害风气,带来误解、混乱和恶劣影响,对我国社会、家庭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让中国人过自己的母亲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可以带动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创立中华母亲节的意义】
中国人,过中国节。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实施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
【中华父亲节】
每年农历八月初八,祝天下父亲寿比南山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在中国,黄河被称为“母亲河”,那么究竟哪座山可以被称为“父亲山”? 嵩山,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中华父亲山。我们倡导设立中国父亲节,一来感恩天下所有的父亲,二来为了避免人们将所谓的洋节引入中国。
八月初八,谐音“爸爸”。在全国范围内呼吁将农历八月初八,即每年的八月八作为中华父亲节,倡导人们行中国礼、穿中国衣、过中国节;升华中国节日主题,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嵩山为什么被称为父亲山】
《诗经·大雅·嵩高》赞嵩山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嵩山,在天地之中、中国之中、五岳之中、中原之中,具有36亿年山龄,他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山龄的两倍,年长17.4亿年;称为“万山之主。嵩山,乃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古老而蕴含奥秘。在距今约5000年之前,以嵩山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文明,在华夏大地上,一枝独秀,脱颖而出,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发展的主导、核心地区。嵩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华夏文明的演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自古有言:年长为父,称其父山,应是当然。人们在冥冥之中把神岳嵩山,作为中华父亲山,早已是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百年期盼。
【节日定位:农历八月初八】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中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而自从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后,每年的8月8日作为了中国全民健康日。
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响应者和推广者,我们倡议将农历八月初八作为“华夏父亲节",就像中国的传统节日七月初七“七夕节”和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节日一样,每年举办一届活动,形成固定的节日。
【重要人伦节日应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文明包括伦理道德规范在内的价值规范系统,是一切文化的核心,也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核心课题。
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孔子的《论语》等提供了伦理思想体系的内核,伦理体系在《四书》中已基本形成。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
进入新时期后,主流意识已在日益醒悟,并且不断进行文化战略调整。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两大领域建设;到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加上一个“家庭伦理道德”(后改为“家庭美德”)建设;到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又加上一个“个人品德”建设。至此已注意到道德的四大领域。与此相适应,引导人们自觉履行的除“法定义务、社会责任”之外还有“家庭责任”。至此可以说已注意到百姓日常人伦。而我们的传统美德本来就深深扎根于百姓日用伦常之中。我们的新道德建设应当继承传统美德的这一优良传统,弥补过去几十年的缺失,下大力气建设百姓日用伦常规范。
我们要建设的人伦关系,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双向互惠互动的伦理关系。现代最重要的三大人伦关系应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我们弘扬中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可从此处着手,大力提倡亲子之爱、夫妻之情、师生之义。建设好当今的“三伦”。
节日是人们祈愿的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理想因素和情感因素,具有提升精神的作用。节日是好载体,它有几大优势:首先是广泛性,群体性参与,覆盖面广;其次是周期性,每年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强调,入心至深;再次是欢娱性,寓理于乐,而且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以情动人。即使从文化普及和教育推广来说,节日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便于中华文化“走向民间”。我们的人伦规范建设,怎么能不重视这么好的载体?怎么能不建立咱们自己的重要人伦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突出单项人伦主题的节日;而现代社会分工很细, 需要有表达单项人伦感情的节日,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趁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于承担传承中华人伦传统之重任。而且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建议主动设置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的以人伦关系为主题的七夕节(每年的七月初七)、母亲节(每年的六月初六)、父亲节(每年的八月初八)、九月九重阳节(敬老节),有利于推进三大人伦规范的建设。
礼乐天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联袂礼乐书院以及天下所有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圣贤士人通力合作,共襄盛举,礼乐天下。
原《星光大道》导演倾情支持。
了解更多,欢迎关注~
小程序:礼乐天下